近年来,饲料鳜养殖领域捷报频传,不少养殖户因成功养殖而喜获丰收,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信息频繁占据着养殖业的焦点。然而,质疑的声音也从未停歇,诸如“夸大其词,养殖饲料鳜让多少人血本无归!”的言论在网络上流传,甚至有人以“曾有破产生(生鱼)、杀人骨(黄颡鱼)、食人鳗(鳗鱼)、渣兜鲈(加州鲈)”为喻,调侃地追问:“鳜鱼又将如何?”这些言论反映出饲料鳜养殖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提醒人们想要在此领域获利并非易事。据市场反馈,尽管2024年饲料鳜养殖的产量实现翻倍, 但成鱼养殖的成功率却下降了约20%。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地区依然是饲料鳜养殖的主要增量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了解到其中就有这么一个小镇,自2022年起便有养殖户尝试饲料鳜养殖,最初两家养殖户成功出鱼共计5万斤,收益颇多。这一成功案例迅速吸引了周边养户的注意,今年参与试养的养户数量更是激增至近20家。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尽管养殖户数量增加,但该地区的饲料鳜养殖产量却未增反减,这无疑给热情高涨的养户们泼了一盆冷水。尽管饲料鳜养殖的热度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不减,但广东省外的市场发展速度却明显滞后,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
首先, 苗种质量问题始终是制约鳜鱼产业发展的瓶颈。养殖户在选购苗种时,往往需要亲自前往苗场进行长时间观察,评估苗种的活力、生长速度以及规格大小的一致性,并依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来确保质量。然而,近年来优质苗种的数量急剧减少,使得购苗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对于外省养殖户而言,由于地理距离的限制,一旦苗种选择不当,将极大增加养殖过程中的风险。此外,苗种的长途运输以及定塘前的应激处理也是关键环节,稍有疏忽便可能导致全塘覆灭。一位广东省外的养殖户便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前年养殖饲料鳜非常成功,赚了不少钱,但去年在购苗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所以今年我在选苗时格外谨慎。年后我专程到广东考察了许多家鳜鱼苗种场,但检测结果显示很多批次都不合格,出于风险考虑,我只能暂时放弃养殖。”
为了解决苗种问题,近年来不少苗场开始尝试进行鳜鱼苗的人工繁殖和驯化工作,如湖南省常德市青螺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金港甲鱼乌龟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及安徽大富大鳜水产有限公司等。然而,受限于技术瓶颈、天气变化以及饵料配套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发展进程仍相对较慢,其生产数量仍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也导致了许多养殖户因无法获得优质苗种而被迫放弃养殖或转而养殖其他品种。
除了苗种问题外, 气候因素也对鳜鱼养殖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暖水性鱼类,鳜鱼对气温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苗种阶段更为敏感。低温天气会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并增加养殖难度。因此,在气候条件不利的地区进行鳜鱼养殖需要更加谨慎和精细的管理。
此外, 养殖户整体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也是制约饲料鳜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养殖户年龄普遍偏大且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推广难度加大。即使举办培训班也很难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并真正接受和应用新技术。这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率和质量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老一辈养殖户的逐渐退出如果没有年轻人接手养殖产业的未来前景将充满不确定性。
同时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受耕地保护、耕地“非粮化”等政策的影响,部分曾经改造为养殖鳜鱼的农田不得不恢复原状, 因此近几年来这些地区的鳜鱼土塘养殖面积持续减少。
最后, 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且养殖分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各养户之间缺乏线下的技术交流。虽然线上交流相对频繁但在遇到复杂的养殖问题时线上难以做到准确诊断。这也导致了广东省外的饲料鳜养殖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多数养殖户对此持观望态度。综上所述饲料鳜养殖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